010-82825512,010-82825051
技术热线:010-82825062
公司总机:010-62656060
400专线:4007-06-05-04
973273684 / 1037738460 / 943876988 / 947876927
技术支持 (QQ):
3680085785 / 495042390
对很多人来说,网络已成为“年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网购年货、网上订餐、微信拜年、支付宝发压岁钱……交流媒介的多样化和便利化,已经使网络成为年节的新元素。
曾记得孩提时过年,大年初一一大早小朋友们一起出去,各自手里拎一个小口袋,挨家挨户上门拜年,长辈们纷纷掏出糖果、糕点之类的食品,塞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布袋子里,然后小朋友们便开开心心离开,跑到下一户人家。你还别说,一上午下来,瓜子、糖果和花生等收获可是不小。
如今的春节,许多地方兴起了“文明新春网上大拜年”等微信拜年、视频拜年活动,不同的拜年方式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烙印。到猴年春节,甚至是只要你精心选上一种模版,填上祝福语,点击“发送”字样,就能将充满个性的酷炫微信H5拜年电子贺卡送到亲朋好友的手机上、心窝里。
当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遇到网络,“全民抢红包”拉开大幕,年味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不少家庭男女老少齐上阵,人手一部手机,“咔嚓、咔嚓”摇红包声、“咻咻”声,已盖过春晚节目的声音。许多人虽然没有摇到红包,但全家人一起摇红包的场面却很开心,比各顾各抢红包要好得多。除此之外,另类红包在朋友圈里扩散、支付宝给晚辈发“压岁钱”……同样在网络时代玩转新花样。
网络时代的年味儿在哪里?有人认为,当春节变得越来越网络化的同时,就少了点民俗味和人情味,多了点虚拟化和快餐化。在我看来,年味儿其实依旧在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中。用微信给远在他乡的好友拜个年,用视频向坚守岗位的劳动者道声“辛苦了”,用网购给爷爷奶奶送上精心挑选的新春礼物……正如著名民俗学家冯骥才所言:“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其精髓是两个字:爱和乐。缺少爱,节日就会缺少温馨和人情味;缺少乐,节日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种爱与乐,系于网络时代的变迁,物质的丰富,更跃动着心灵的幸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较古老的节日之一,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都已发生巨大变迁的时候,年俗的传承自然也要在“变”与“不变”中间寻找自己的方向。“互联网+”时代,春节还是那个春节,不管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如何改变,文化形态如何改变,不变的是文化本质、年俗传承以及饱含“团圆、祝福、亲情”所有的情感内核,这些都是网络时代的“年味儿”。(作者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