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82825512,010-82825051
技术热线:010-82825062
公司总机:010-62656060
400专线:4007-06-05-04

973273684 / 1037738460 / 943876988 / 947876927
技术支持 (QQ):
3680085785 / 495042390

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翟志海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传统领域带来了颠覆式影响,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融合成为常态。这种常态必然引发教育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必然倒逼高等教育从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发生深刻革命。因此,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地方高校应用转型、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可以说是适逢其时。然而,地方高校应用转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改革,涉及到各个方面、各种因素的联动和配套,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到高校以至社会,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思路举措上对《指导意见》进行细化和展开。
为贯彻《指导意见》“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建议政府加快建设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选择试点地区、试点院校,公开选拔一批兼具教育理念、实践经验与产业背景、经营水平的教育家,以国家“百人计划”为基础,建设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实验与孵化平台,配套相应政策,促进学科融合与知识创新、产学融合,真正使地方高校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智库与人才基地,使地方高校尤其是民办地方高校成为改革的先锋。
一、建设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有利于建立高科技孵化平台。产学研“硅谷”模式的建立,可以把大学、研究机构和风险企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并形成密切的联系,由此引起知识和信息的汇集与交流,建设起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实验与孵化平台,成为高智力、高技术的聚集区,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建设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有利于应用转型的示范引领。《指导意见》提出应用转型要“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基本思路。探索建立产学研“硅谷”模式,可以通过有条件、有意愿的、机制灵活的高校作为试点单位,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联动、共享、共赢机制,积累经验,树立标杆,充分发挥试点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高校转型内生动力活力,带动更多地方高校加快转型步伐。
三、建设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有利于培养创业创新人才。在硅谷成功的企业中,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占有极大的比例和地位,他们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将自己的高技术发明商品化。这里旨在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颠覆和叛逆是硅谷较成功的经验。产学研平台机制的搭建,对于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更好地推动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的探索实施,促进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现提出如下建议。
本建议提出的“中国硅谷”模式,是指以应用型大学为中心,通过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政策、设立创投基金,并在海内外延聘教育家或领军人物,通过分批试点,鼓励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技术综合体。“硅谷”模式是继科学技术的个人研究、研究单位的集体研究、国家组织的大规模项目研究之后,人类研究发展科学技术的又一重要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适应今天互联网时代的自组织系统。在高技术领域,技术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表现为物化的科学知识,越来越要求科学、技术与生产趋于同步。“硅谷”模式正是这种较新趋势的集中体现。
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的建设实施应从三方面着手。
一、中央层面出台支持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应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明确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试点意义及要求。
2.民办高校具有机制灵活、敢闯敢试的优势,建议首批试点在10所民办院校开展,以京津冀、华东、华南、西南等创新创业氛围较浓厚的地区为主进行试验,并予以试点民办院校适当宽松政策,保障其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公办院校推开。
3.设立产学研创新基金,与地方政府配额扶持资金一同扶持试点院校。地方政府与试点院校共同确定扶持标准、实施办法及评估要求,试点院校提供场地、组建科研及教学团队,制定相应管理办法,确立目标。
4.中央在海内外甄选具备宽广视野、强烈开拓创新精神和业学两界丰富经验的教育领军人物,推出产学研“硅谷领军者”100人计划,由教育部委派,与试点院校共同组成产学研教改团队,领衔或牵头参与实训实验平台建设,完成教学改革、科研合作创新任务。
5.建立评价和考核体系。在教育部或高等教育委员会等较高层面设立相关奖项,或相关奖项的标准;在评估标准中加入对产学研创新的激励权重;在教师成长和选拔参与的高级别奖项中增加该指标或权重;邀请行业专家或行业协会、组织联合建立评估专家智库,对产学研联合项目进行评估、巡检和考查。
二、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支持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建设配套政策。配套政策包括三个方面:
1.对试点院校在招生、评优、职称、国际化交流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2.对试点院校予以财政支持和经费倾斜。
3.协调科技、创业、金融、宣传等相关部门,做好当地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工作,并在政策及服务上给予保障。
三、试点院校在中国产学研“硅谷”模式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试点院校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四个方面:
1.将产学研“硅谷”模式建设作为学校的教改中心工作,高度重视,定人定岗,设定目标,制定制度,严格管理与考核,建立与校外合作方的合作机制。
2.建立跨学科实验教学平台。构建跨学科的、与业界相衔接的科研与教学实训实验平台,并由行业与教育部门共同组建的专家评估组进行论证与评估。
3.建立产学研机制保障,以服务本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科研特色、发挥各自优势资源,鼓励设立创业企业,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鼓励课程改革,在课题申报、职称晋升、收入薪资等方面予以倾斜。
4.完善校友捐赠和多种行业合作方式,扩大与社会、与行业的交往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