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拍卖、网络查控、网络曝光……近年来,三水法院的执行工作与互联网联系日益紧密,执行效果也更为突出,逐步走出了一条“互联网+执行”与传统执行模式相融合的执行工作新路子。
面向全国的网络拍卖平台
2015年12月,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雅居乐花园雅逸居议一处房产,通过在三水法院网络拍卖平台48次竞价,较终以96万多元成交,超出起拍价34.86%。此外,位于乐平南边的一宗土地及地上建筑物也在该平台以1100多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该网络平台开通后的较高成交价。
面对传统的公告拍卖受众面窄、不方便查看被拍卖标的物情况的缺陷,三水法院在2015年10月开始,在淘宝网开通司法网络拍卖平台,在解决被执行财产处置难问题方面找到了新方法。
据了解,三水法院专门开通了司法拍卖微信公众号,方便竞买者直观查看被拍卖标的物的资料、信息,委托专业机构对该平台进行管理,还与区内金融机构联合推行司法拍卖按揭融资服务,解决买受人资金问题。
三水法院执行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已通过网络拍卖成交金额近2亿元,网络拍卖是零佣金,为买受人节约交易佣金近百万元,拍卖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买受人范围,全国的竞买者都可以参与。
足不出户查控被执行人财产
2016年1月11日,在三水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执行干警通过全国执行查控网查询到被执行人张某在江苏省张家港某银行有20000元存款,立即制作冻结存款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通过网络传送到相关银行,在网上成功冻结了该笔存款,并立刻委托当地法院代为扣划了该存款,后将该款退给了申请执行人。
申请执行人对该案在中止执行4年多后还能再执行到款项感到很意外。而这在没有网络查控前,对执行干警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以往,如果掌握到执行线索,执行人员要到外地去实施存款冻结,在不掌握执行线索的情况下,执行人员都是一家一家银行地跑,而且大多数时候只能在本地银行跑,不可能全国去调查。
2015年以来,三水法院以佛山查控网为中心,依托较高法院的全国网络查控系统、广东省高院的财产查询系统,实现了与房产、国土、车管、工商、等多个部门以及全市30多家商业银行“点对点”专线连接,执行法官只要通过网络查控平台,足不出户就可查控“老赖”财产。
从2015年至今查询财产次数近2万次,控制银行存款金额近4亿元,并依法查封一批车辆、房产、土地等被执行财产,查询周期从半个多月缩短至3天。
信用惩戒压缩“老赖”生存空间
2015年10月8日刚上班不久,执行干警麦华杰接到被执行人陆某的电话:“麦法官,我明天就将执行款打到法院账户,请撤销我的失信名单,不然我的银行贷款批不下来。”陆某数次承诺履行判决义务但都未兑现,后来甚至关掉手机玩失踪。这次说履行是真是假?听完电话执行人员半信半疑。
第二天,陆某果然将钱汇到了法院账号。“这是因为陆某被作为失信被执行人纳入了较高法院的数据库,在高消费、出入境、贷款等方面都受到了限制。”麦华杰表示。
三水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表示,以往被执行人故意逃避义务,难以查找到,导致执行工作无法顺利展开,现在依托网络进行曝光和录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使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评价等降低,在生产、生活方面受到限制,迫使其主动站出来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义务。
据统计2015年以来,三水法院已将600多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全国法院互联网数据库。迫于社会舆论、信誉等各方面的压力,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款项合计近200万元。(蔡捷 黄灿)
(原标题:互联网数据库让“老赖”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