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网购与店购不同,网购者一般从网上看到的仅仅是图片,看不到实物,即使没有任何造假成分,很多实物与照片相比较,给人视觉的直观感受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网购时不妨对同类商品多挑选几种认真比较,或者从多个厂家商品样式中挑选几款仔细对比。
质量较早、信誉至上,是许多网络销售商恪守的经营之道。特别是一些品牌厂家开展的网上销售业务,实物与照片接近度很高,正常情况下,很少通过类似手段忽悠消费者。选中网购商品之后,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对商品商标、生产商、厂家地址、防伪条码等信息进行详细核实,再付款购买。而且,网购前,一般还可以通过对生产厂家和网上销售商的信誉度、经营业绩、经济实力等进行查阅或者咨询,来进一步确定商品质量优劣。
网购商品质量问题直接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没有消费者愿意买到问题商品,但有时一些消费者又缺少相应的辨别手段。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有的消费者网购到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对此,我们不妨尽可能选择品牌商品。少数品牌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可能会存在质量问题,可是,由于信誉度比较高,遇有质量问题,多数能够做到及时退换,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般不会受到很大损害。而且,品牌企业供货渠道多数比较严格正规,与网络销售商往往实现产品信息共享,以及“直通车”式的供货。
保障网购者合法权益,除了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之外,相关部门责无旁贷。且不说具体的法律条文规定,仅从每年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以及“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相关活动就能看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于法有据,是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责。网购遇到商品质量问题,相关部门没有“多选项”、只有“单选题”,就是严格履行职责,依法及时查处,提高违法经营成本,增大违规经营风险,从而维持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网购者合法权益。
保障网购者合法权益,既需要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需要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只有多管齐下,个人、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堵塞问题商品的“出口”和“进口”,斩断其中的利益链条,铲除问题商品滋生的土壤,才可能杜绝网购问题商品的出现,较大限度地保障网购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