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网信人的大日子,网信工作又迎来了一大要事,继2.19新闻舆论工作会后,习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可以说,给“网信事业”指明了方向,给“网信人”施加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网信人”进一步创新工作,这是时代给出的命题。
犹记得前段时间朋友圈频发的“翻船”事件,网信人版本的友谊小船也火爆一时,跌宕起伏的简短故事情节,却将“网信人”这个群体的生活百态展现在了大众面前。或是被理解成修电脑的,或是被当成是可以帮发软文的,他们被封为“较不靠谱的小伙伴”。然而,因为朴实,他们登上了爱情的巨轮,但也因为繁琐的工作,他们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
在娱乐之余,我们当看到的是,部分人对“网信人”身份的错解,正是社会对网信工作的不了解;对“网信人”加班模式浓墨重彩的描述,也是其高负荷工作状态的直观反映。其实,“爱祖国、诚待人、三观正、工作多、花销少”才是他们真正的名片。笔者想说,和网信人交朋友必然是一种流行。
“互联网+”时代,他们所努力的,是“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他们所为之付出的,是“网络惠民”政策的落实;他们所坚持的,是“网络文明”空间的构建……他们一直在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而努力践行。
然而,我们也当看到,当“走上云端”“活在线上”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真实写照的同时,网络基础资源分布不均、网络安全危机四伏、网络霸权客观存在、网络技术有所欠缺等现实,也横亘并影响着“大交流、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潮流。他们任重道远,“互联网+”时代网信人该如何工作?这是对网信工作的考验,更是对每一个网信人的检阅。
“网信人”当有牢固的群众友谊。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就要适应人民的期盼和需求,鉴别“真民情”和“假民意”,将真实的民意反映出来,自然能够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此同时,还要取得更多的理解,比如,提及“舆论引导”,在很多人看来,这仅仅是官方辟谣。其实,无论是针砭时弊为正鼓而呼,还是解读政策为时代发声,“舆论引导”的目的在于使理性的声音得以释放,让人们的精神有所充实,更好地服务于民。
“网信人”当有强烈的治网意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社会安定;没有网络秩序,就没有网络自由。当前,网络、万物互联、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推动互联网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创新,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民主、透明的互联网治理体系,才能促进治理能力的与时俱进,进而实现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这就需要“网信人”广聚英才、凝聚共识,清朗网络空间,传播好声音,让世界共同分享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快乐。
“网信人”当有不凡的实践能力。时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不缺互联网企业上演造富神话的“互联网思维”,不缺打造网络命运共同的“互联网精神”,缺少的却是填平信息鸿沟、着力兴利除弊的“互联网行动”。正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主任所说,“网络社会,需要顺势而为,相向而行”,网络空间的明天贵在行动。作为网络世界的引领者、创造者、推动者、保护者,“网信人”当是有担当、负责任、果敢行动的。如此,才能释放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应用创新的能量,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创造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时代,“网信人”定能登上我们友谊的小船,带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作者:江夏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