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一组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的墙绘亮相街头,以艺术的形式向市民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正在观看墙绘。供图/CFP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6.20亿人,利用手机上网率为90.1%,利用平板电脑上网率为,说明我国已真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穿戴智能设备的逐步普及,移动互联网还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移动网民,既是理论的消费者,又是理论的传播者,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又是理论创新者(生产者)。并且,随着网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三者一体化的趋势会越来越高。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理论传播的过程变得既快速又复杂。
全方位彰显大战略
网络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播工具,还是一种理论的传播生态。互联网已经成为理论的全息生态,理论在此产生、传播和发展。这种生态圈越来越大、跨越时空、覆盖全球。因此,网络理论传播需要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出发,制定全世界层面的大战略。
在网络社会中,谁主导了网络谁就能主导世界的话语权;谁引导了网民,也就能引导世界。因此,网络不仅仅是理论传播的较佳生态,而且也是争夺世界话语权和理论阵地的较佳场所。
“众口铄金”是网络的特点,用得好就是优点,用得不当就是缺点。全世界只有不到32亿网民,我国就有6.88亿。假如平均一个中国网民能够影响一个外国网民,那么全世界就会有近一半的网民站在中国这边。
“十三五”期间,我们应该大规模开展网民教育培训工程,提高中国网民的理论素养,鼓励高素质的网民站出来、走出去,使拥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网民成为世界各大网络平台的大V,成为讲中国故事的高手。我们应在全世界的网络平台上、特别是影响大的社交平台和理论平台上占据主导地位,让中国正能量的声音远远超过负能量的杂音和噪音。
系统化统领碎片化
虽然移动阅读在形式上有碎片化、多样化等特点,但这只是理论内容呈现形式的碎片化、多样化,并不表示理论体系要碎片化。恰恰相反,理论传播需要用系统化、一体化的顶层设计来统领碎片化和多样化,既要形式上百花齐放、生态上百家争鸣,又要有基本规范和基本遵循。
如果把理论传播系统比作一棵大树,那就应该是:“根基坚固、主干粗壮、树冠怒放”。
“根基坚固”是指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不能动摇。理论传播不同于新闻传播,要有统一的理论根基,要有系统的支撑结构,不能因时因事而变,也不能过分求新求变。针对不同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事情,在不同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些“看法”和“观点”的基准线不能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违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论传播的基准线和根本点,是定海神针。
“主干粗壮”是指理论传播的通道要多且一体化,像一根粗大的光缆,可以承担超大流量的立体化交互,让党的理论可以传达到世界各地,让世界网民即时互动。我们应建立光缆式的超级理论传播通路,利用我们的网民人数优势,搭建起亿万条理论传播快轨。
“树冠怒放”是指党的理论内涵的呈现形式要像巨型树冠上的树叶、花朵、果实一样多样化、碎片化,枝叶繁茂、繁花似锦、果实累累。我们要积极鼓励形式创新、样式创新,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格,让党的理论丰富多彩,让党的理论能够吸引全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欣赏水平的人。
要保证党的理论传播之树常青,较根本的是网民素质。我们要将网民素质纳入规范管理的范畴,从管理和教育两个维度同时提高网民的理论水准。建议对网民、特别是涉及社科内容发布的App、微信公号和微博的承办者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训,使之确立正确的立场,并能够与时俱进地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传播和创新并举
互联网时代呼唤理论传播新理念,“上情下达”的传统观念需要变革。领导干部和理论家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顾高高在上地“广播”“之乎者也”的“高雅”,而要改变文风和作风,主动适应网络特点,让网民乐于接受。
习近平指出:“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理论只有被人民接受才能发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被大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产生建设祖国、发展祖国的磅礴之力。
理论创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十分重视理论创新,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理论创新步伐还是落后于发展实践,面对日新月异的改革大潮,理论创新还需“蹄疾步稳”、迎头赶上。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全新的生态,开启了理论创新的网络时代。
互联网是没有国界限制的跨国生态圈,营造互联网理论创新生态圈,不仅是本国理论传播、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吸引全世界理论人才为我所用的较佳方式。移动互联网,是开展全民理论教育的较好抓手,以正视听的较大平台,凝聚共识的较佳场所;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理论传播、理论创新的春天,也是理论统一战线的春天;我们责任就是撒播理论的种子、讲好“春天”的故事。(陈建才: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干部学习网常务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