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甚至银行卡号、密码安全吗?广东省公安厅22日召开发布会透露,近日,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代号为“安网1号”的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系列专案收网行动,共抓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379名,打掉犯罪团伙78个,破案130宗,带破诈骗、盗窃等其他类型案件832起,收缴被泄漏、窃取、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超过1.1亿条。
“这是近年来我省打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规模较大、成果较显著的一次破案战役。”广东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逯峰在发布会上说。
重拳打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破案130宗
逯峰介绍,互联网给老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出了一些新型犯罪。为此,省公安厅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安网1号”行动,集中侦破一批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
6月12日至17日,全省公安机关统一行动,并派出工作组赴海南、广西、湖南、福建、云南等11个省开展抓捕。行动共抓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379名,打掉犯罪团伙78个,破案130宗,带破诈骗、盗窃等其他类型案件832起,扣押服务器、电脑、手机等714部,收缴被泄漏、窃取、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超过1.1亿条。
其中,被窃取或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内容包含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职业、收入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各个方面,受害对象有股民、保险业客户、快递客户、病人、新生儿、企业主、房产业主、电话用户、求职者等各行各业各类人员。
倒卖信息滋生“黑产”,4毛一条卖给诈骗团伙
逯峰告诉记者,根据警方的评估形势看,目前,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形势还十分严峻,这几年此类案件持续高发,盗卖公民个人信息已逐渐滋生出非法牟利的黑色产业链。
不法分子盗取公民个人信息销售获利、倒卖个人信息赚取差价、或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绑架、暴力讨债等犯罪。 甚至有不法分子把公民个人信息以每条0.4至1元不等的价格卖给电信诈骗团伙。
哪些渠道可能泄露公民个人信息?逯峰介绍,有嫌疑人通过搜索引擎、论坛或QQ群查找个人信息提供者,再进行网上交易,这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要作案方式;还有不法分子制作伪造成正规网站的钓鱼网站,骗人注册登记,一旦点进去,输入公民个人信息,就被不法分子窃取;也有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程序窃取受害人手机上个人信息,如果受害人不慎点击或扫描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二维码,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嫌疑人就可以拦截、盗取手机上的短信、通讯录等个人信息;还有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内部工作人员私自倒卖公民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
1、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降低密码失窃后造成的经济损失;
2、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或单位要对用户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减少公民个人信息泄漏;
3、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