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0-82825512,010-82825051
技术热线:010-82825062
公司总机:010-62656060
400专线:4007-06-05-04

973273684 / 1037738460 / 943876988 / 947876927
技术支持 (QQ):
3680085785 / 495042390

2015年,“互联网+”是较热的中国词汇。2016年年初,四川省委政法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省政法机关要主动适应现代科技革命的大趋势,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动态化、信息化社会条件的群众工作方法,向科技要警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一年来,四川政法机关通过网络为群众送上了民生“大礼包”,提速服务群众“较后一公里”。
互联网+解决“办证难”问题
身份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在异地他乡就业生活的人而言,如果遇到丢失、损坏、有效期满等情况,补领、换领时需要回原籍地却是一件麻烦事。12月7日起,除阿坝、甘孜、凉山三州外,四川省的居民均可在重庆的10个指定受理点进行异地办证,在四川居住的重庆籍居民也可在成都指定的8个受理点进行异地办证。
省公安厅制证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安机关通过网络将居民的人像、指纹等信息进行传输、审核并完成制证,为大量群众节省了来回奔波的时间和费用。据统计,此项工作开展不到一个月,我省公安机关已受理在川重庆籍居民申请298人次,重庆公安机关受理四川籍在渝居民申请555人次。
而在省内,今年3月开始,甘孜、凉山、阿坝、宜宾、达州、广元、泸州、巴中、攀枝花、广安等10个距离成都较远的市州,已实现在成都异地办理身份证。当地公安局制证中心定期在成都设点,节假日无休。截至12月25日,已为省内群众异地办理身份证8727张,据测算,仅来回路费一项就为群众节约了260余万元。全省人口信息库建成后,这项工作将在全省推开。
为了满足群众便捷领证的诉求,2015年,我省20个市州全面开通了二代身份证“邮政直通车”。办身份证的群众只需申办时跑一趟,便能坐等办好的证件寄送上门。一年来,138万多名群众享受了这项服务,占受理总量的三分之一还多,其中大多数是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
机动车必须在上牌地年检,曾让不少有车一族“很头痛”。今年1月1日起,我省交警推行机动车异地检验,省内登记的除大型客车、校车外的其他机动车,可以在省内任一具备检验资质的安检机构检验,申领检验合格标志,无需办理委托手续。此外同一时间,我省还开始推行机动车检验预约,预约检验一律不另外收取费用。
在社区、医院、地铁、机场、车站、码头、车管所等地,178台接通互联网的交通管理自助服务机陆续“上岗”。群众可以24小时自助办理期满换证、遗失补证、处理交通违法等4项驾驶证业务和7项机动车业务,打破了以前必须到交警部门现场办理的局限。
就在12月25日,四川省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http://sc.122.gov.cn)正式上线运行,市民只需访问互联网服务平台进行网上注册或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窗口注册,便可通过办理补换领机动车号牌、补换领机动车行驶证、驾考预约和违法罚款缴纳等100项业务。
在出入境管理方面,我省今年陆续出台了取消台胞证签注、启用电子台胞证、成德绵及南充的证件由省直投到县、成都公民办证取消户籍限制等便民利民措施,全省出入境部门窗口评价系统也已全面启动。
而在消防管理方面,今年1月1日起,群众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就能查询到建筑工程“一证两书”(消防检查合格证、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消防工程验收意见书)办理情况,了解建筑消防安全性。9月起,我省公安消防部门还制定出台了一批保障服务经济发展和惠民便民措施,例如取消部分消防备案项目,减少部分消防审批条件,合并部分审批事项,简化了审批程序。
四川公安微信公众平台自去年上线以来,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目前已有106项公安业务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在线查询、提前预约和自助办理。21个市州也全部开通政务微信,提供在线业务查询、公安警务公开、办证办事服务。
互联网+助推“指尖诉讼”
2015年初,成都市青白江区法院开通了成都法院系统首个微信认证公众账号,在全省法院系统首推微信预约立案服务。
今年以来,成都全市两级法院已构建起一个平均覆盖半径在10公里以内,以成都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为基点、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支点、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点为终端,覆盖全市的诉讼服务网络体系。
2015年10月,乐山中院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阳光司法—乐山法院庭审直播月”活动,相关话题阅读量高达60.9万。
微信约见法官、远程送达、视频接访、庭审网络直播、支付宝支付诉讼费……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中,这些都是四川法院创新之举、务实之举的关键词,更是全省法院借助“互联网+”司法便民的典型写照。
“四川法院很早便启用互联网+司法便民措施,目前已进入全新的升级换代阶段,紧接着还有更多新举措出台。”12月25日上午,省高院立案一庭庭长李守正向记者介绍。
在2015年全省法院已经开展的司法便民利民的各项工作中,成都两级法院的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2015年,成都中院突破仅在诉讼服务领域提供服务的局限,以“线上线下”立体化全天候诉讼服务网络为统领,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全面整合诉讼服务、非诉服务、诉调对接和法治宣传“四项职能”,通过实实在在的47项措施,构建了多渠道、、综合性、多元化、全天候、立体化的司法服务网络体系。
早在2014年底,省高院发布诉讼新规,全省100余个法院可以通过网络预约立案。直至2015年,网上预约立案工作从部分法院试点到逐步铺开,覆盖的更全面、落实的更扎实。群众打官司立案不需要反复跑法院了,通过网络就可以查询立案条件,同时预约立案。
“法院更加注重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以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监督司法、保障知情权等为目标,尽可能通过互联网渠道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同时也提升法院的工作效率。下一步,我们力求做的更加全面和扎实。”省高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律师反映的查阅、复制纸质卷宗不便、费用较高等问题,省检察院以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为基础,集中研发了电子卷宗暨办案智能系统。从今年7月1日起,电子卷宗暨办案智能系统在四川省检察机关全面上线运行。据了解,电子卷宗系统包括电子卷宗制作、阅卷、案件分析、审查合成、证据管理、出庭一体化和律师阅卷7个子系统,为律师提供了查阅电子卷宗、申领电子卷宗数据光盘立等可取和免费刻录复制“”服务,并成功研发律师异地阅卷系统,为律师提供电子卷宗光盘,供其异地或在线同步阅卷。
据了解,省检察院还将实现电子卷宗系统案件流程监控、案件质量评查、电子检委会、大数据案件分析等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标志着全省检察业务信息化迈上了新台阶。
互联网+推动案件信息公开
2014年8月,省检察院通过案件信息公开网,向全社会通报相关案件进展情况;2015年1月1日,省检察院开通官方微博;老百姓可以通过微博参与互动,发表意见;2015年1月16日,省检察院开通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渠道,加强与社会公众互动;2015年11月9日,省检察院APP正式上线……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检察业务,并利用互联网做到便民利民?近年来,省检察院致力于打造“两微一端”全覆盖,让检察业务走近老百姓身边。
按照较高检部署,省检察院将新媒体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并将其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规定全省三级检察院必须在今年6月底前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截至目前,四川在全国第三、西部较早个实现全省检察机关“两微一端”100%全覆盖。
在新媒体建设过程中,全省检察机关坚持将其与深化检务公开相融合,与先进典型培树相融合,与检察文化建设相融合。同时,全省检察机关利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法律文书和重要案件信息,并为老百姓提供辩护与代理预约等业务。
今年以来,省检察院通过检察新媒体平台,收集代表委员等人士意见建议2000余条;发布各类重大案件信息600多条;发布微博信息715条,推送微信44期344条。自8月份入驻“今日头条”客户端以来,共发布信息578条,总阅读量600多万,连续六周登上“今日头条”政务头条号阅读量周榜、政法头条号周榜。
2015年全省法院全部建成司法“三公开”平台,公开审判、执行和案件流程信息78万余条。据省高院审管办副主任谢崇航介绍,全省法院通过推进法院政务网站建设、深入推进网上同步办案工作等,确保审判流程公开;通过法院官方微博发布等形式,积极推进裁判文书公开工作;普遍设置执行公开查询平台,当事人可实时了解案件审理进程。
互联网+将法律服务送到到身边
“我真的没想到,我的工伤赔偿通过一个网络申请就解决了。”饶青(化名)感慨的说。
饶青是一名进城务工人员,2013年4月8日晚,他在某在建楼盘工作时不慎被绊倒受伤,经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用人单位在得知饶青被鉴定为八级伤残后便置之不理,饶青找到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也始终无果。直到去年6月,饶青的亲属关注了成都市成华区司法局“微法援”微信公众号,在线申请了法律援助后,成华区法律援助中心第二天就与他们取得联系,并指派擅长此类案件的法援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经法援律师多次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较终促成用人单位与饶青当面协商,达成调解。
而这只是近年来,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大力推进“互联网+司法行政便民”模式,打通服务群众“较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成都、广元、绵阳等地开展“互联网+”法律援助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均已实现在网上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网上完成审查、批准与法律援助指派,方便了群众,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省司法厅门户网站还设立了网上服务大厅,将律师查询、公证查询、司法鉴定、司法考试等社会高度关注的核心工作搬上互联网,实现了相关业务网上预审、受理和办结,各项行政审批业务均实现了网上查询办理进度。
记者了解到,省司法厅还在新浪、腾讯等主流网站开通“四川司法”微博账号和“四川司法”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共发布微博24441余篇,拥有105万新浪粉丝、8万腾讯粉丝,2980人关注微信公号。今年5月4日起,“四川司法”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五四律师为您答疑”专栏,网友可以直接在微信上咨询法律问题,由特邀律师负责答疑,半年多来已公开回答网友提问190多个。
为了真正打通服务群众“较后一公里”,全省15个市州、98个县区开通“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广泛开展预约公证和上门服务,并对涉及民生的鉴定快速受理。截止今年11月底,全省“12348”提供咨询79181人次;接受公证预约服务3.5万余人次;办理司法鉴定援助案1545件。(记者 马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