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2825512,010-82825051
技术热线:010-82825062
公司总机:010-62656060
400专线:4007-06-05-04
973273684 / 1037738460 / 943876988 / 947876927
技术支持 (QQ):
3680085785 / 495042390
“互联网+”很火,创业,很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创业的主体逐渐由“小众”转为“大众”,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加入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但“低门槛”“互联网+”的创业背后,却是不足10%的创业成功率。在今年吉林省“两会”上,“互联网+”创业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到底应该“+”什么?怎么“+”?
“互联网+”教育
去年10月份,学科网&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中小学教育资源云平台”签约仪式在长春市举办。学科网为吉林省教育学院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并搭建教育信息化平台。双方共同为吉林省辖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
“2016年第1周,学科网与全国219所学校进行了教学资源方面的签约合作。”较近,学科网品牌分中心总监游俊梅的朋友圈中,分享了这么一条信息。目前,学科网的教学资源丰富程度已经排在全国较早的位置,资料总量已经突破了500万套,为全国1500多万用户、3万多所学校提供了专业的教育信息化服务。
【成功秘诀】找准项目,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教育服务方式。
“互联网+”产品销售
“‘互联网+’真是个宝贝!”张若妍是某机构的营销企划总监,“连着几个月,公司销售额增幅都在缩小。”去年4月份,公司开始调整策略,将营销宣传的主战场从线下搬到线上,并根据不同用户特点,策划专门的营销方案,随后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进行组合式广告宣传。“当月形势就出现了扭转,截止到6月底,公司整体销售额就提升了30个百分点。”
“互联网+”不仅给公司带来了销售额的增长,“还带来了企业在广度领域内的认知度的迅速扩展,第三天,就开始有加盟商找上门来谈项目合作。”张若妍说,2016年,公司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产品的生态圈,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成功秘诀】及时转变思维,依托“互联网+”,进行创意宣传。
“互联网+”传统商贸
刘芳在光复路批发市场经营着一家实体店,主营儿童服装。这几年,受网络购物的冲击,她的生意日益惨淡。去年5月份,刘芳将自己的实体店搬上了互联网,通过淘宝、微信等平台兼做“电商”。“好的时候一天能接10单左右,一天没人问的情况也常有。”她告诉记者,自己做电商其实很用心,“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发广告,做宣传,但效果一直不好。”现在,刘芳的淘宝店已经关闭,“微商”的身份还留着,“不赚钱,半死不活吧。”
【失败原因】“互联网+”与传统商贸产品的简单叠加。
委员声音:
项目选择要慎重 不盲目跟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灾备中心等项目,形成新的产业集群。”这表明,“互联网+”要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新技术之间建立连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改造,使传统生产方式互联网化。那么,“互联网+”创业,“+”号后面的项目如何选择?又该怎么“+”?
“互联网+”创业其实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但绝对不是双方的简单叠加。”省政协委员荣莉莉表示,“要以互联网为引擎,把各行业、各产业、各种要素跨界融合起来,提升完善各自功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领域优化和集成作用。”青年人要想创业成功,“+”号后面的项目要慎重选择,不能盲目“跟风”创业。创业之前,应该对创业项目进行调研考察,“‘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城市产业,‘互联网’+特色职业教育等方向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不仅要“+”项目,还要“+”另一项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才。省政协委员、辽源市联贸大厦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星宇表示,吉林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是和南方一些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互联网+’创业,还是传统的创业方式,人才都是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只要人才储备上来、思维模式跟上,追赶南方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周星宇表示,目前,我省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应用型人才数量不足,“一些高精尖人才都去了北上广,要发展‘互联网+’,首先就是要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
专家建议:
思维、理念、模式都要“+”
“‘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以人为本,连通一切,融合创新,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吉林省智库秘书长刘庶明表示,“互联网+”的本质是融合和创新,促进将各产业及社会、文化、生态互相深度融合,从而创新一系列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流程。“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省人大代表姜伟表示,“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创业者较好先在相关领域就业。”他建议,选择“互联网+”创业,创业主体较好先参加一些相关的创业培训学习,了解互联网技术知识,学习所选项目相关行业的行情,以及应对困难的技巧。在创业导师选择方面,姜伟表示,创业培训不是宣传创业政策、创业形势等知识的突击性、临时性行为,“应该请专业的创业导师,较好是有创业成功经验的创业导师现身说法,用自己实实在在的创业实践,为创业者提供一些创业服务,传授创业实战技巧。”(记者 李纳)
(原标题:代表委员热议“互联网+”创业到底应该“+”什么?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