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2825512,010-82825051
技术热线:010-82825062
公司总机:010-62656060
400专线:4007-06-05-04
973273684 / 1037738460 / 943876988 / 947876927
技术支持 (QQ):
3680085785 / 495042390
先借用美女头像,在知乎网上将自己打造为知乎女神“童瑶”,再注册小号扮演患病女大学生“ck小小”,然后上演起双簧苦情戏,成功骗到24万余元爱心款。被网友戳穿身份后,“女神”童某较终向其户籍所在地安徽无为县公安局投案自首。
一出双簧苦情戏换来24万余元爱心款,网络强大的募捐能力令人惊叹。尽管“童瑶”已被刑拘,但接下来,谁能保证不会再有新的“童瑶”冒出来呢?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早已渗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至于募捐,同样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这种募捐的便利性,无疑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父亲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中身亡”,就是一起恶劣的诈捐事件。
尽管按照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只有“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可依法接受捐赠,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困难人士通过网络募捐获得必要的捐款,从而度过了生活难关。如果彻底禁止网络个人募捐,无疑关闭了一条有效的求救途径。
在笔者看来,要想让网络募捐真正惠及困难人士,就需要对网络募捐加强监管,不让网络募捐变成网络诈捐。对于募捐行为,平台应当担起监管之责。有了平台的把关,就可以将浑水摸鱼的骗子拒之门外。(孙曙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