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网购商品个人信息被盗、线上预约挂号病情隐私被泄露、智能手机用户信息被贩卖……这些网络信息泄露的事件,您可能听说、甚至碰到过。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享受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服务便利的同时,也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威胁。
春节前,国内某知名民调公司的一项“网络生态环境变化”调查数据显示,在一万多名网民中,大家较担忧的就是“个人信息泄露”问题,98.1%的网民支持对网络安全专门立法。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在互联网信息安全、大数据共享方面有哪些提案议案呢?网络信息安全该怎么保障?
在网上订机票,结果身份证、电话等个人信息被盗,险些上了骗子的圈套,这让全国人大代表余梅有些“后怕”。
余梅介绍说:“出发的那天就接到一个短信,他说因为天气的问题,航班取消了,然后我就又去买了一张,在网上他就说那个钱可以退,而且还赔偿我的损失,让把卡号输入把钱打过来,说到一半的时候觉得不对劲,因为那天天气特别好,我就打电话到订票的地方,他们说那肯定是骗子。那个骗子有我的信息、我的号码,我的航班。”
不仅网上订票、网上购物时,个人信息可能被“卖”出去,在医院联网的系统里,也可能遭遇信息泄露,全国人大代表何健忠说:“我们家女儿在医院生小孩,还没有出院了,就有经销商来找你推销奶粉,这个责任在谁?我们在立法的时候,加以规范,这个信息在什么地方被盗了,被他人窜用了,应该追究较早责任人的责任,当然后面同等的责任也要追究,这就是要加强在我们公共场合网络信息的保护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