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不断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将日益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 href="http://www.news.cn/politics/zglzxsj2016/index.htm" target="_blank"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倡议。不仅有统领全局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也有经济领域的新常态、政治领域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安全领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党建领域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民生领域的精准扶贫、外交领域的新型国际关系等等。
在更为具体的互联网发展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他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重点论述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他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为此,总书记还提出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这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互联网发展和治理作出的较为全面和具体的论述,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也得到国际社会积极认可。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重点论述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图/徐建荣 摄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引外方热议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这一理念和主张一经提出便引起与会各方普遍共鸣。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书面致辞中说:“我赞赏今年会议的主题——共联共通 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回应了整个国际社会关于互联共享的呼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开幕式后的会议中专门谈到了习近平的发言,他说:“我很欢迎习主席提出的这些建议,这些建议应该得到很认真的考虑。”他认为,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但必须对其进行管理,任何国家都不应妄图成为世界互联网的全面控制者,应该建立“网络空间治理的世界性标准”。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支持中国主办此次重要的互联网大会,我们会继续同中方开展政策的协调,来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则用诗意语言畅想未来,“我们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互联网之父”、美国全国研究创新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卡恩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五点主张是一个系统,阐述了互联网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共同家园,这是未来数字化的发展前景,可以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重要理念和倡议同时也得到不少海外媒体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美联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美国《洛杉矶时报》、美国道·琼斯金融通讯社,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英国《金融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塔斯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法国《费加罗报》《世界报》《问题》周刊,日本《读卖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韩国《朝鲜日报》《每日经济》,西班牙埃菲社,新加坡《联合早报》以及中国香港《南华早报》《明报》等数十家媒体围绕“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发表了上百篇报道和评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世界不应该让网络空间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而应该共同应对网络威胁。香港明镜新闻网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在会上表达了尊重互联网主权、不搞网络霸权和反对黑客攻击等主张,并且表述了中国的多项雄心勃勃的互联网战略目标。美联社评论称,习近平的发言表明,中国在推动有关如何管理全球金融、技术、新闻媒体以及其他事务的愿景方面日益自信。新加坡《联合早报》也认为,习近平的讲话反映出,中国作为全球网民较多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希望在尚无国际性规则的互联网世界加强话语权及参与规则制定的意愿。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如何深入人心
虽然“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走进国际舆论场,但国际社会和境外舆论对这一理念仍缺少了解,对其认同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各方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信心还有待提升。部分西方人士出于意识形态等因素考虑,对中国的互联网治理模式还存有疑虑并提出不少质疑。
有鉴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使其成为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突破口。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边做边说、做好说好。作为拥有6.88亿网民的网络大国和未来的网络强国,中国不仅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首倡者,更是积极的建设者和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提出了五点明确的方向,我们要以此为指引,加强与世界各国、各方的沟通协调,扩大共识,深化合作,不断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步伐,让实践的成果和释放的红利惠及更多普通网民,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逐步走进现实。
二是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个关键词,传播好中国的“网络观”。这几年,互联网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汇。在促进网络发展、尊重网络主权、保障网络安全、清朗网络空间、优化治理体系等方面,总书记都有丰富的论述和倡议。我们可以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个旗帜,系统展示好、传播好中国在互联网问题上的观点和主张,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发展互联网的决心,开展互联网国际合作的诚心和构建公平公正的互联网秩序的信心。
三是利用好机制化的交流平台,加强权威阐释。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搭建起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理所当然地要成为传播的主阵地。中美互联网论坛、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等双边的政府间机制化交流平台,也是提出中国主张、增进彼此了解的重要渠道。此外,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好各类民间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加大与相关各国的民间组织、智库研究机构和媒体等的对话,首先争取“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精英层面的认可和支持,然后再促进它在民众层面的传播和普及。
四是推动中外学者开展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互联网虽然诞生于20世纪中后期,但实际上它还是个新生事物,而且自身的变化也非常迅速。我们对它的使用和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互联网安全和互联网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话题之一。我们不仅要在政策层面加强宣示,在实践层面推动实施,也应在理论层面支持中外学者开展深入研究,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落地提供学理支撑。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集中资助一批课题研究项目,组织中外专家力量进行集中攻关,及时转化相关成果。
五是动员各方力量,讲好中外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充分调动各方讲故事的积极性,形成各有侧重、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局面:大力发挥新闻媒体的先锋作用,提高讲故事的分贝;积极发挥互联网从业者的主力军作用,积累讲故事的素材;同时也要发挥好广大网民的传导作用,壮大讲故事的力量。要特别重视讲好中外共同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充分挖掘代表性的合作项目、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案例以及普通个体的故事。在讲故事时,考虑到各国互联网发展情况不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各有不同,还要做好精准传播,讲有差别性的故事。要对不同国家采取各有侧重的传播策略,不断提升讲故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争取赢得更多国际受众的认可。
随着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不断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必将日益深入人心。(作者:孙敬鑫,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传播战略研究室副主任;本文是中央党校2015年度重点课题《世界格局变动中的中国话语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